学习和弘扬供销社人的“背篓精神”

发布时间: 2019-10-24 10:37:16

来源: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

阅读:

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作风,进一步弘扬和宣传供销社人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深入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转载中华合作时报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关于“背篓精神”“扁担精神”的报道,供学习参考。

上世纪50年代,距离北京城区60公里以外的房山县黄山店分销店职工在负责人、共产党员王砚香的带动下,身背装满三四十公斤货物的篓子,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的山路,为全公社分散居住在山沟山腰的540多户村民送货上山,使村民能够在家门口买到日用品和交售农副产品,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称赞。这个背篓,它承载了供销合作社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那个年代当地人所有的酸甜苦辣、柴米油盐。后来,这个背篓有了更响亮的名字—“红色背篓”,并且形成了一种精神—“背篓精神”。

“背篓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红色背篓”故事讲述人 王砚香

1956年8月30日,我到黄山店分销店担任负责人,分销店包括我一共6个人,是黄山店公社仅有的一个商业供应点。黄山店公社的7个行政村500多户2800多口人全靠这个分销店供应生产生活物资。

黄山店公社地处大山里,村和村之间基本上都是羊肠小道,交通特别不方便,牛马车辆更是无法通行。当时的分销店就是守着柜台,你来买,我来卖。

1957年底,全国掀起农业生产的高潮,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群众几乎全部都去参加生产劳动了,黄山店公社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下,来供销社买东西的人就少了。当时,我本人也和社员一起参加了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就听到一起干活儿的社员自言自语地念叨:“生产这么忙,缺盐缺煤油都没有时间到供销社买了。”既然知道了群众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我们几个同志商量决定,在黄山店这个村子尝试开展“小门售货”,晚上开放小窗口对群众卖两个小时的货物。这样一来,社员再也不发牢骚了,生产积极性更高了,群众干部都满意。

黄山店公社一共7个行政村,黄山店村只是其中一个。我们分销店几个人分析,既然黄山店是这么个情况,其他村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怎么解决其他村的问题,我提出把商店“搬搬家”,背篓送货上门。

要不要背篓送货,我们分销店职工的看法出现了分歧。有的职工认为山路难走,送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在送什么货、送多少货的问题上职工看法一时也难以统一。

这个想法可不可行,要通过实践来证明。我作为分销店的负责人,决定自己先来试一试。于是,我在背篓里放了二三十种群众常买的货物,去了趟6个村中人口比较多、居住比较集中的长涞水村。我到这个村的时候正是中午群众下工回家吃饭的时间,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蔡旺组织群众帮忙找来板凳和门板搭起临时柜台,吸引了男女老幼都来买东西,不到两个小时就把我背去的商品全都卖光了。收摊儿的时候,我又把群众交售给我的手电筒用的废电池、女同志剪下来的长辫子、旧鞋、羊骨头等这些国家需要、老百姓又有的废旧物资,放到背篓里背回商店。生产队的干部拉着我说:“你这一来给我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这就是支持生产、解放劳动力,你们以后一定要常来。”

回来后,我和其他职工把长涞水村的情况一说,职工群情振奋,全部同意开展背篓送货。

我们第二个去的是离分销店最远的葫芦棚村,生产队大喇叭一喊“供销社给社员群众送货来啦”,大伙儿都来了,东西很快就卖完了。从葫芦棚村回来后,分销店的职工深刻认识到,背篓送货方便群众,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家都抢着去背篓送货,不安排谁去谁还不高兴。

在距离黄山店8里地的涞沥水村有一名社员叫许士海,为了给生产队放羊,和老伴儿住在锯齿山上。他家需要一个水缸,但生产队里有100多只羊,昼夜都有大羊生小羊,一刻也走不开。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决定把水缸给他送到山上去。我和我们店里的职工杨守林俩人找了个大口儿的篓子装上水缸就上路了。水缸不是一般的货物,百十来斤压在身上,脚下又是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平时只需要走一个小时的路,我俩走一阵儿歇一阵儿,整整走了半天才到许士海家。许士海和老伴儿感动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个劲儿让我们喝水、吃饭,我们水也不喝饭也不吃,把缸安放好后,就下了山。

群众手头儿方便就买点东西,手头儿不方便没钱怎么办?我们就收购群众的农副土特产品,帮他们推销出去换成钱。我们为什么叫供销社啊?供,就是把群众需要的商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供给群众,满足群众;销,就是把群众需要出售的农副土特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上来,推销出去。收购结合,有收有售,这才是供销社啊。

我记得泗马沟大队二道沟村村民王占金养了一头猪,这头猪有108斤,但是由于四肢残疾不能走远道儿,想要带到分销店销售是个大难题。我和店里畜牧指导员一商量,既然不能赶着猪走,那就只能背着猪走了。背猪和背缸又不一样,背缸只是出一身汗,猪固定在了背篓里不仅沉,还又拉又尿。等把猪背到分销店,我俩的衣服已经被猪全尿湿了。

虽然很累,但只要群众满意我们就心情舒畅,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宁愿自己千辛万苦,也不让百姓一时为难”。因为我们和城市的零售商业不同,我们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群众入股集资组织起来的,当然要听党的话,按党的指示办事,供销社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供销社人就是要能吃苦耐劳。(王砚香是“背篓商店”发起人、原北京市房山县黄山店分销店负责人)


发布者:连英杰